第675章去苏州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从这一刻起,李云龙对陈朝阳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

    之前的服气,可能还带着点对战绩和级别的尊重,而现在,是真正对其学识和思想的拜服。

    他依然会争辩,会提出各种“歪理”,但那不再是挑衅,而是真正渴望在碰撞中学习,渴望将自己那些野路子的智慧,融入到更宏大、更科学的军事理论体系中去。

    课堂上的硝烟散去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,李云龙却觉得脑子里前所未有的清明。

    以前听理论课,他总觉得像隔着一层毛玻璃,那些条条框框束缚得他浑身不自在。

    可陈朝阳的课不同,他总能把你最熟悉的战场片段拎出来,用他那套“体系”、“合成”、“信息”的梳子,把纷乱的战局梳理得条理分明,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,还保住了老兵的尊严和脸面。

    这天下午,课程结束后,学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教室。

    李云龙却破天荒地没有急着走,他磨蹭到讲台边,看着正在整理讲义的陈朝阳,挠了挠头开口:

    “陈教员,你课上讲的那个……坦克分队在复杂地形下的交替掩护进攻,我还有点没琢磨透。

    你看,要是淮海战役时,在赵庄,我手头有一个坦克连的话………”

    他真心实意地请教,眼神里带着将自己血淋淋的经验与之融合的迫切。

    陈朝阳有些意外,随即了然。

    他放下讲义,拿起粉笔,就在黑板剩余的空白处快速勾勒起来:“李军长,我们具体推演一下赵庄的地形和敌我态势……”

    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,不仅解开了李云龙的疑惑,更让他那些基于实战的“歪点子”找到了理论的归宿,变得有章可循。

    “嘿,原来是这个理儿!”李云龙一拍大腿,眼睛放光。

    丁伟在一旁看着,嘴角含笑。

    他知道,李云龙这块棱角分明的顽石,算是真正被陈朝阳的学识和思想点化了,从之前的“服其能”转变为“敬其识”。

    他走过去,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:“行了,老李,学问要慢慢琢磨。眼看学院放假了,别忘了咱们之前说好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事?啥事?”李云龙还沉浸在战术的兴奋中,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