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5章去苏州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李军长,您所说的‘搅和得稀里哗啦’,用军事术语表述,就是‘对敌方作战体系关键节点实施精确打击,以达成战役乃至战略层面的杠杆效应’!

    这需要指挥员具备非凡的胆识、对战场态势的敏锐洞察,以及对敌人后勤、指挥体系的深刻理解!”

    教室里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被陈朝阳这番“拔高”震住了。

    原来李云龙那套“土得掉渣”的打法,竟然蕴含着如此高深的现代化军事理论。

    李云龙自己也愣住了。

    他张着嘴,看着黑板上那几个陌生又高大上的词汇,又看看陈朝阳,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。

    他本能地觉得,陈朝阳不是在讽刺他,而是在……在夸他?而且是用一种他完全没想到的方式。

    陈朝阳趁热打铁,继续说道:“在未来,随着技术发展,这种战术将更加多样化。

    我们除了派遣小分队,还可以使用远程炮火、空中突击、电子干扰,甚至特种部队,对敌人的指挥中心、通信枢纽、雷达站、后勤基地进行更致命、更迅速的‘非对称打击’。

    李军长,您这是提前实践了未来战争的一种重要模式啊。”

    “啪!”

    李云龙猛地一拍大腿,脸上瞬间由错愕转为极度兴奋和自豪的光彩,声音激动而更显洪亮:

    “听听!都听听!咱老李那是有理论的!‘战役级非对称’……嘿!

    陈教员,你可是给我这泥腿子穿上洋褂子了,这么说,我李云龙当年在晋西北,打的还是未来仗咯?”

    他这毫不掩饰的得意和生动的比喻,让教室里再次爆发出笑声,但这次的笑声里,充满了理解、认同和对陈朝阳的佩服。

    陈教员没有否定他们的过去,而是用科学的理论,为他们过去的成功找到了依据,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    丁伟笑着对身边的孔捷低语:“陈主任,真有他的。愣是把李云龙这根‘搅屎棍’,点化成了‘定海神针’了!”

    孔捷也憨厚地笑着点头:“是啊,这么一说,心里亮堂多了。咱们以前很多打法的道理,就在这里面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