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教室里笑声更大,许多来自各个根据地的将领都频频点头,李云龙这套打法,他们太熟悉了,也是他们在敌强我弱环境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看家本领。 笑声稍歇,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陈朝阳,想看看这位年轻的“理论家”如何评价这套充满实战智慧却又难登大雅之堂的“搅屎棍”理论。 连丁伟都饶有兴致地抱着胳膊,想看陈朝阳怎么接招。 出乎所有人意料,陈朝阳脸上没有丝毫的笑意或者轻视,反而显得异常严肃和郑重。 他走到黑板前,拿起粉笔,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,用力写下了几行大字: 战役级非对称干扰与破坏战术 写完,他转过身,目光扫过全场,最后定格在略显错愕的李云龙身上。 “同志们,请不要笑。”陈朝阳的声音清晰, “李军长刚才阐述的,绝非简单的游击习气,更不是什么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办法。 他用最形象生动的语言,揭示了一种极其重要、在未来战争中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高级战术形态。” 他指着黑板上的术语,逐字分析道: “战役级”这意味着李军长的行动目标,不是零敲碎打的骚扰,而是着眼于影响整个战役进程。 打击兵站、仓库、交通线,是为了削弱敌人的持续作战能力,打乱其战役部署。 “非对称”,这是我们以弱胜强的精髓。 我们不与敌人硬碰硬,而是避实击虚,用我们灵活机动的优势,去攻击敌人庞大体系中最脆弱、最依赖的节点。 “干扰与破坏”,其核心目的,不是歼灭多少有生力量,而是降低敌人的整体作战效能,迟滞其战役行动节奏,破坏其指挥和后勤系统的稳定,甚至引发其战略层面的误判和混乱。 他再次看向李云龙,眼神中充满了肯定: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