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他拿起一支铅笔,虚点在广袤的北方疆域上:“你担心的钢铁洪流,正是我们未来国防必须面对的最大课题之一。 传统的线性防御、要点固守,在那种级别的突击面前,很容易被撕裂、被分割、被包围。” “那怎么办?”丁伟追问,眼神灼灼。 “所以,我们需要的是 ‘大纵深弹性防御’。”陈朝阳缓缓吐出这个对丁伟而言既新颖又精准的概念。 “何谓‘大纵深弹性防御’?”丁伟身体微微前倾,迫不及待地想抓住这个思想的钥匙。 陈朝阳用铅笔在地图上虚画着:“首先,它不求‘御敌于国门之外’的死守,而是要建立梯次、有弹性的防御体系。 前沿部队,不再是僵硬的盾牌,而是带刺的钢丝网和灵敏的触角。 他们的任务是预警、迟滞、消耗,并将敌人引入我们预设的战场。” “其次,关键在于机动力量。 我们必须建立强大作为战区预备队的装甲和机械化兵团。 它们不固定部署在某一处,而是像拳头一样攥在手里。 当敌人突击集团因为漫长的补给线和我们的前沿骚扰而露出破绽,兵力衰竭时,这只拳头就要狠狠地砸下去,打他的侧翼,切断他的退路! 这就是你擅长的运动战、歼灭战思想,在装甲化时代的升级。” “最后,是生存与后勤。”陈朝阳的笔尖指向后方,“这漫长的边境线后方,需要星罗棋布的永备工事、隐蔽的物资仓库、纵横交错的战略交通网。 这,就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工业。 我在汉东搞建设,推动‘军民融合’,就是为了有朝一日,我们的战士不会因为缺一颗炮弹、少一升燃油而牺牲在战场上。” 他放下笔,看着目光越来越亮的丁伟,总结道:“这套体系的精髓,在于 ‘以空间换时间,以弹性消耗刚性,后发制人’。 我们不追求在第一道防线就挡住所有敌人,我们要的是,让敌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,最终在我们选择的时机和地点,陷入被动,被我们强大的机动力量反包围、歼灭!” 书房里一片寂静,只有窗外隐约的虫鸣。 丁伟站在原地,嘴里喃喃自语:“以空间换时间……以弹性消耗刚性,后发制人……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