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3章论大纵深(求五星好评,用爱发电,谢谢大家)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它最大的威力,是在发射架上,而不是在爆炸之后。

    它是一种威慑工具,用于恐吓,用于逼迫对手屈服。

    一旦真的使用了,就意味着所有政治和外交手段的彻底失败,意味着双方将不惜共同毁灭。

    所以,拥有它的国家,尤其是两个已经拥有它的超级大国之间,会形成一种恐怖的平衡,谁也不敢轻易动用。”

    丁伟凝神细听,眉头紧锁,他在消化这个超越当时常规军事认知的观点。

    陈朝阳继续深入,抛出了更具前瞻性的判断:“至于你担心的北边……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,基于对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深刻分析,

    在未来至少十五到二十年内,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我们的直接核威胁,

    反而会是我们必须依赖,也必须利用的‘战略屏障’和‘技术来源’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丁伟身体一震,这个论断比他刚才听到“大纵深防御”时还要震惊。

    在普遍对莫斯科既有感激也有不满的军中高级干部里,陈朝阳如此明确断言未来二十年的两者关系走向,堪称大胆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丁伟追问,语气急切。

    “原因有三。”陈朝阳竖起手指,条分缕析,如同在课堂上推演战局,“第一,共同的战略需求。

    在东方,敌美构建的包围圈是我们共同的敌人。

    莫斯科需要我们在远东牵制美国的力量,一个稳定、有一定实力的国家符合它的战略利益。它不会自毁长城。

    “第二,苏维埃阵营的‘面子’与内部竞争。在意识形态旗号下,老大哥对小弟动用核武器?

    这在政治和道义上是彻底的破产,会瞬间失去整个苏维埃阵营的人心,甚至引发其内部动荡。

    尼基塔等人上台后,会更注重内部稳固与对外展示阵营团结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