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房内气氛骤然肃穆。 副主考陆渊取过总评名册。 名册上密密麻麻,列着所有考生的等第。 上上优者,唯三人。 上优者,十九人。 优者,百余人。 “前十者,当从上优及以上中遴选。” 陆渊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。 他报出名册上前十候选的名字与等第。 “甲字十七号。策论上上优,赋文上上优,经义上优,诗词上优,律法优。” “乙字三号。经义上上优,赋文上优,诗词上优,策论优,律法优。” “丙字十一号。经义上优,律法优,赋文优,诗词上良,策论上良。” …… 每念一个名字。 便有负责该卷的考官起身。 简述试卷亮点,或提出异议。 判卷是很主观的事情,所以针对排名的争论声渐起。 解熹端坐主位,静静听着。 待争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。 “丙字十一号,赋文得‘上优’,乃因其法度严谨,功底扎实。然论才情灵气,确逊一筹。” 他目光扫过众人。 “置于第十,诸位可有异议?” 无人再驳。 “附议。” “附议。” 前十名次逐一议定。 过程虽有争论,却无太大波澜。 解熹威望素著,眼光精准,所断公允,众考官皆服。 “前十已定。” 陆渊在名册上勾画完毕,呈给解熹过目。 解熹颔首,开口说道: “接下来。” “议前三甲。” 所有考官的目光,不约而同地投向主案。 那里摊开着两份试卷。 一份字迹矫若惊龙,墨色淋漓。 一份字迹清峻端方,法度严谨。 正是顾铭与秦明月的卷子。 “此二子之卷,诸位想必都已传阅。” 解熹的目光扫过众人。 “优劣长短,尽可直言。” 短暂的沉默后,一名考官率先开口。 他指了指秦明月的卷子。 “乙字三号,当为楷模。” “经义上上优,赋文、诗词、律法三科皆上优,策论亦是优,小三门选的棋道,八战八胜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