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-《十年后我死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卫贤的面相生得不算顶好,过分阴柔孱弱,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女人般的错觉。

    不过好在他的举止并不女气,也没有京中贵胄公子那种涂脂抹粉的习气。何况这样的人,怎么会是女子呢?他拥有着广阔的见识与胸襟,他平素里寡言而温柔,然而一旦开口,其雄辩之才便足以使他身边的人臣服。偶尔他会和朱霓说起朝堂上的事情以及他的抱负,朱霓心中对他隐隐艳羡。

    生而为一个男儿,还真是好啊。能够自由的去追逐心中的理想,能够拼尽全力去完成那些了不得的功业。

    一次意外,她听到了卫贤与其姑母卫夫人的对话。

    “你这样帮她,能帮多久呢?她不是你……女孩迟早都要嫁人的,就算她不愿意,也会被这个世道逼着穿上婚服。后半生的运气取决于她的丈夫。”卫夫人说。

    “南阳公主之子,配不上她的才情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女人的才华再怎么灼目,也很快会被生活中的琐屑消磨殆尽的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这不像是您会说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残酷,但这是事实。若朱十七娘是我的女儿,我自然能护着她,使她免于俗世烦扰。可她不是,我便没有了护住她的权力。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你。一个‘表弟’,难道还能护她一生不成?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这不能。但我有时候,就是会很不甘心。能护她多久算多久,总之我不愿意看到她从明珠变为砂砾。”

    卫贤的话语中带着咬牙切齿的执拗,使她又想起了那日他在清河王府邸时莫名其妙的愤怒。

    某日他和她又一起去拜访清河王。

    说是一起拜访恐怕有些不妥,卫贤只是送她去见清河王而已,顺便陪着坐会,以免她和清河王孤男寡女待在一块有人传闲话。卫贤与清河王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,不过此人在书画方面倒是和朱霓颇为相投。

    古时有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,她想,也许她和清河王便算是知己了。

    唯一不好的是,与清河王是个口无遮拦的人,之前还不觉得,在与她熟络后,便能感受到这点。

    “你们时常一同来我这里,莫非是一对儿?”某日他闲来无事,便拿她和卫贤取笑。

    卫贤呵斥了他。

    而朱霓一时怔住没有马上回应。

    她一直不曾想过卫贤于她而言意味着什么,她只知道卫贤对她来说很重要。他是她的引导者,是她的支持者,她对他有着无条件的信任与亲近。

    而那日清河王的戏言,好像是点醒了卫贤什么,从那之后,他不再与朱霓走近。

    怎么,他也畏惧世俗之言么?

    朱霓并不聪明,唯独在面对卫贤时,敏锐异常。她想她大概猜到卫贤在想什么了。

    在经过了一番挣扎后,她将自己给卫贤画的那些像悉数撕了,撕过后大哭了一场,从那之后也刻意与卫贤保持了距离。

    显然他只想顺手帮她一把,而并不想被她缠上,既然如此,各自分开为妙。

    她的兄长在长安的仕途并不顺畅。

    朱氏与卫氏的亲缘并不足以让褚相对朱家两个年轻人另眼相看,他只是给了兄弟俩一个踏入官场的机会,但他们分别在廷尉和太常手下任职后,表现得却并不如人意。

    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他们能力不足,而责怪洛阳人轻视吴人,认为褚相怠慢他们。

    继而,将希望更深的寄托在了妹妹朱霓的身上。好像朱霓只要高嫁,就能使他们飞黄腾达。

    他们为朱霓与南阳公主之子的婚事而奔走忙碌。只可惜南阳公主对朱霓并不满意。她的儿子虽是要娶续弦,但也想迎娶一贤惠淑雅的洛阳名媛,一会同意让朱霓进她家门,一会却又反悔。
    第(2/3)页